人社部召开发布会,公布养老金5大好消息,2024年养老金还调整吗?下面就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
1月24日,对于所有关心社保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人社部举办2023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养老金的三大好消息,另外,2024年养老金还会继续调整吗?一起先睹为快。
第一,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继续推进,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
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一,部分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出现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现象,养老金发放出现困难。

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不能出现个别地方发不起养老金的现象。2022年开始,全国养老保险统筹开始全面铺开,目前基本实现了全国统筹,后续将会对一些细节问题持续优化调整,比如广东和江苏的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问题,这些都预示着今后全国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实现统一。
有了全国养老基金的统筹作支撑,养老基金盈余多的地区支援基金短缺的地区,有效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利益,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第二,社保基金收大于支,累计结余创新高
虽然个别地区出现了社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但就全国整体水平来说,收不抵支的现象并不存在。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到2023年底,三大社保结余8.24万亿,创结余新高。
2023年社保基金收入7.92万亿,支出7.09万亿,结余0.83万亿。
社保基金的盈余,确保社保待遇能及时足额发放,即使1年内没有社保收入,结余的基金也能使用1年多。
第三,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面铺开
作为养老金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我国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我国从2022年开始在全国36个地区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根据人社部的安排,今年有希望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个人养老金制度,放开所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购买个人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