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怎么计算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有,有的人却没有?下面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
关于视同缴费年限的话题,很多人都是非常关心,因为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拥有视同缴费年限,并且年限比较长的话,一般都可以获得一个更高退休养老金的待遇,往往在退休金计算的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单独来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那么加上这一部分的过渡性养老金,甚至有些退休老人能够高达一两千元,这一部分的视同缴费年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自己有没有视同缴费年限,而这个视频缴费年限又是如何来计算的呢?

对于视同缴费年限,其实这并不是计算的,而是根据你的实际工作年限来认定的。如果是企业单位的在职职工,通常情况下在1992年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群,那么就会拥有相应的视同缴费年限,我们说1992年之前的工龄就可以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比如说你是198几年参加工作的,那么截止到1992年为止,可能会有10多年的工龄,这10多年的工龄就是你的视同缴费年限。它不但是能够计算成为视同工龄,还可以累加到自己总的工龄当中去,所以最终的养老金待遇往往就会是比较高的。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你在1992年之前上班了,工作了就一定会认定视同工龄,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往往认定视同工龄的依据,要通过相应的劳动人事档案才能够被确定,一般你要通过正规的国营企业单位招工进入到该单位以后。并且在1992年之前有着相应的工作年限,并且在劳动人事档案中确定记录,比如说每你每一年的工资变动表,包括你招工的这个登记表都是有相应的记录。那么最终才能够认定视同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