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越长退休工资越高吗?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下面就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
养老金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工龄越长退休工资越高,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这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共识,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影响养老金待遇水平除了工龄还有其他因素。
工龄反映了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经验积累、技能提升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工龄越长,往往意味着个人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内的经验和知识越丰富,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也越大。首先我们要知道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缴费年限、个人缴费指数、退休年龄都是影响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工龄并不完全等于缴费年限,工龄指的是个人在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工作年限,而缴费年限指的是个人在工作期间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是以缴费年限来计算,不是以工龄来计算的。如果以个人的工龄长但缴费年限短、个人缴费指数较低那么退休后可以领到的养老金也会少一些。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因素对养老金待遇水平有什么影响:
一、养老金计发基数
养老金计发基数是由当地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确定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越高,退休可以领到的养老金也越多。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假设个人缴费指数、缴费年限等因素都一样,可以领到的养老金也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a地养老金计发基数是7500,b地养老金计发基数是8500,假设累计缴费年限都是十五年,都是按照100%的档次进行缴费,在年满60周岁的时候办理退休,可以领到的养老金分别是
a地:
基础养老金=(7500 7500)÷2×15×1%=1125
个人账户养老金=7500×8%×12×15÷139=777
每个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是1125 777=1902元